无意恋红尘
只伴清风舞

蒋捷的《少年游》词风飘逸,语浅情深,堪与《虞美人·听雨》相媲美

蒋捷,字胜欲,号竹山,今江苏宜兴人,宋末元初词人,他与王沂孙、周密、张炎并称“宋末四大家”。他所生活的时代正是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当时的南宋小王朝摇摇欲坠。三十岁那年,苦读多年的蒋捷考中了进士,可元军已经直逼京城临安,并于次年二月攻破临安,他不得不加入逃亡大潮。

随着旧时代的烟消云散,蒋捷作为南宋遗民,他深受儒家思想熏陶,有着传统知识分子的信仰,始终把忠君爱国当成人生信条,所有的抱负都只能依托在南宋身上。所以,他忠臣不事二主,只能隐藏自己的锋芒,埋没自己的才华,隐居江湖,浪迹天涯。

国破家亡,成了笼罩在蒋捷心里挥之不去的阴影,是纠缠他一辈子的哀愁。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蒋捷写了一首《虞美人·听雨》,词中,他写了人生三个不同年龄段听雨的过程,以及三种不一样的情感,十分凄美,十分伤感,从而使这首词成为了千古名篇,惊艳了世人七百多年。

除了这首听雨词之外,在元朝建国后,曾有人多次推举蒋捷入仕,但都被他拒绝了。他在竹山买地隐居,自号竹山,写下一首《少年游·枫林红透晚烟青》以明志。词作原文如下:



枫林红透晚烟青,客思满鸥汀。二十年来,无家种竹,犹借竹为名。

春风未了秋风到,老去万缘轻。只把平生,闲吟闲咏,谱作棹歌声。



这首词的大意是:

秋日时节,枫树林全都红透了,傍晚的烟雾青青,一片迷蒙。

天天面对安居水乡沙洲的鸥鸟,到处充满流亡飘泊的愁情。

二十年来,我四处漂泊,身无安居处。

我天性爱竹,却无家无地可用来种竹。

我还是借着隐居地竹山为名,自号竹山。

时光荏苒,春风还未吹尽,秋风已到。

年纪大了,一切尘缘我都看轻了。

我只把平生的经历,所有的过往,闲吟闲咏,谱成船夫和渔人的歌声。



蒋捷这首《少年游·枫林红透晚烟青》是一首抒发自己身世感慨的词。

整首词写景起调,用饱经风霜的秋叶和凄迷的晚烟,映射出一个饱经折磨,身乏神疲,凄恻迟暮的老人。接着,抒发客居江湖的亡国飘泊愁思。然后,表明自己在亡国后的二十多年里,始终保持竹子般的高节与虚心。最后,转笔写时间之易逝,季节迅速地变换,剩下一片空虚,更表达了自己对于一切尘缘都看淡了的心态,以颓唐、闲散、放浪的形态自污,以山水、渔樵为知音,作逍遥游。

全词写景抒情,夹叙夹议,语调平淡,词风飘逸,语浅情深,婉约含蓄,蕴藉深邃,耐人寻味,突出特点是用云淡风轻、自然清峻的笔调,书写心中的山河之悲和身世之慨,把那种悲痛之苦,还有感伤之怀,以及对于过往岁月的怀念和当下的悲痛,极为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处处充满了忧愁,每一句都感人至深,让人真切地感受到蒋捷的无奈和痛苦,还有他对于过往的怀念。

总起来看,蒋捷的这首词是其对自己身世和生平的自叙性文字,堪与他的那首《虞美人·听雨》相媲美。词中的那句“老去万缘轻”为千古名句,历经世事,人们对于个体命运的得失沉浮可以看淡,但家国之悲,却是无论如何也难以纾解。


评论 ( 40 )
热度 ( 242 )
  1. 共13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 老树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