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恋红尘
只伴清风舞

陆游一首《破阵子•看破空花尘世》抒发了对世事人生的深沉体悟

破阵子,词牌名,唐代坊曲,最早是为了歌颂唐太宗讨伐四方之武功而创作的大型乐舞乐曲。后来,由晏殊的《破阵子·海上蟠桃易熟》定格为《破阵子》,并流行于宋朝。最著名的代表作当属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陆游诗词著作颇丰,一生诗作近万首,几乎每一首都是精品佳作,被后世称为“小李白”。他的词作虽然赶不上诗作数量那么多,但也都是极具特色的优秀作品,后世评价其词风婉约处似秦观,豪放处不输辛弃疾。

陆游是个长命之人,享年85岁,这在古代是很罕见的的寿命,在诗人词人里面更是少见高寿之人。不过也因此,陆游的人生历练也不同于常人,他比任何人都承受了更长时光的折磨,经历...

王建一首《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将离情别绪表现得真挚动人

金风送爽,桂花飘香,眼看就是中秋佳节了。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这个节日大约起源于古代先秦时期,是当时人们对于月亮的崇拜和祭祀。随着时间的推移,中秋节逐渐发展成为具有浓厚民俗特色的节日,不仅成了一个阖家团圆的象征,更是一种文化传承与发扬的重要载体。

中秋节作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古往今来,人们祭月、赏月、祈盼丰收与幸福。无数文人墨客留下大量描绘中秋节的诗词,“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王建是唐朝中晚期诗人,出身寒微,贫困潦倒,直到48岁时,他才进入官场。王建擅长写乐府诗,也兼写宫廷诗。他与同时期的另一位乐府诗人张籍...

刘攽一首《新晴》营造出一个唯美的意境,一切刚刚好

刘攽[bān],字贡父,号公非,今江西樟树人,北宋著名史学家。他一生致力于史学研究,治学严谨,曾协助司马光编修过《资治通鉴》,相当于现代的副主编,他最擅长汉代历史,所以在《资治通鉴》中很多汉史的内容,都有他杰出的贡献。

刘攽与其兄长刘敞都是当时有名的才子,博览群书,博学多才,博古通今,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尤其精通史学,兄弟二人同时登进士第,当时刘攽只有二十三岁。刘攽历任曹州、兖州(今山东济宁)、亳州(今安徽亳州)、蔡州(今河南汝南)知州,最终官至中书舍人。

后世评价刘攽在诗歌方面的造诣要高于其兄长刘敞。其实,刘攽并非以诗著名,在高手辈出的两宋,勉强只能算是二流的诗人。但是,他的一些小诗,还是...

纳兰性德一首《蝶恋花·出塞》抒发了对历代兴亡和历史变迁的感慨

近一二十年,清朝著名词人纳兰性德突然成了网红。有关他的影视剧、小说层出不穷,还有各种“传记”。在纳兰性德短短三十一岁的生命里有太多故事和谜面,再加上他超出文学以外的魅力,给人们尤其是文艺工作者留下想象力和创作空间。

在大众的认知中,词,当然是纳兰性德最基本的身份。正是通过纳兰性德的大量情意绵绵的词作,大家逐步认识到他是个痴情种,是个多愁善感的文人,是个无意仕途、淡泊名利的贵公子。以至于现代人把他那两句感叹友情的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误认为是感叹爱情的词,而且推崇备至。

当然,纳兰性德有关爱情的词作的确不在少数,诸如:“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

李益一首《喜见外弟又言别》抒发了真挚的至亲情谊

林黛玉天生就是个多愁善感的人,常常忧思重重,动不动就哭鼻子流眼泪。所以,她对于聚散有一番自己的见解:人有聚就有散,聚时喜欢,到散时岂不清冷?既清冷则生感伤,所以不如倒是不聚的好。比如那花儿开的时候儿叫人爱,到谢的时候儿便增了许多惆怅,所以倒是不开的好。

事实上也是这样,相聚是美好的,离别是悲伤的。对此,无人会有异议。但是,为了不面对离别的悲伤,难道就干脆不相聚了吗?可如果这样,人活着又有什么趣味呢?聚散是人生常态,按苏轼的话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世上本没有故乡的, 只是因为有了他乡;世上本没有思念的, 只是因为有了离别。人生,有相聚,就有离别,天...

李白一首《南陵别儿童入京》留下两句最传神、最狂放的千古名句

大唐盛世把古典诗歌推向了巅峰,尤其是到了开元盛世,更是打造出古典诗歌最辉煌绚丽登峰造极的黄金一代诗人诗作。而诗仙李白秀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傲视群雄,独领风骚,霸据着浪漫主义诗歌一派最高宝座。作为诗人,他的成就是无与伦比的;而作为政客,他的一生就是令人不胜感慨了。

生活中的李白看似浪漫洒脱、放荡不羁,实则有太多的不如意,所以才有了“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最初,他在好友孟浩然的撮合下,迎娶了前宰相的孙女许氏,过了十多年的好日子。可惜好景不长,许氏因病去世,李白伤心之余,便开始放荡不羁,浪迹天涯,以吟诗酗酒度日。

一年后,李白漂泊到东鲁地区,暂居南陵,娶了一位民妇刘氏为妻。两个人根本...

马云奇一首《诸公破落官蕃中制作》情感饱满,虽然小众却极美

马云奇,生卒年、籍贯皆不详。根据有关诗作资料来推断,他约于唐代宗大历初在湖南与当时的草书大家怀素、颜真卿等有过交往,并有诗作唱酬。由此看来,马云奇应该是与颜真卿、怀素同时代的唐朝中期诗人。

马云奇曾经出任张掖太守乐庭壤的幕僚,并参加了激烈的抗击吐蕃的斗争。建中二年,即公元781年,吐蕃人攻陷张掖,其幕府大小官员悉数被俘,马云奇也不可避免地沦为囚徒。被俘后,他长年被囚禁,却仍然坚守节操。

他的大多数诗作,都是在被囚时所作,表现了山河之痛、思乡之苦,句句情真意切。马云奇的诗通俗明白,常用口语入诗,不被当时的文人圈所接受,故未能进入大诗人之列。但马云奇的通俗诗在唐朝诗歌的发展上,有着相当突出的地...

叶绍翁一首《夜书所见》写尽人生的孤独与寂寞


说实话,笔者学习叶绍翁的诗作并不多,目前只学过他的那首经典诗作《游园不值》。这首诗是叶绍翁的成名作,一经传出,立刻惊艳文坛,受到时人的盛赞。而诗作中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更是成为流传千古的名词佳句,表达了一种蓬勃向上的力量,寓意深远。

叶绍翁其实并不姓叶,而姓李。他的祖父李颖士原是宋高宗时的大理寺丞,也算是高官了,颇有官声。后来,因为受到御史中丞赵鼎案的牵连,李颖士被罢免了官职,家人也受到了牵连,惨遭迫害。为了避祸,叶绍翁很小的时候便过继给龙泉叶姓为子,从此改姓叶。

或许是受这段经历影响,叶绍翁仕途颇为不顺,只做过几任小官。后来,他干脆辞官归隐,长期居住在钱塘西湖之滨,与...

阮阅一首《眼儿媚》最后的八字短句,写尽了女儿家的妩媚动人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人的一生往往难以逃过一个“情”字。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人生有许多动情之处,并不都与风月有关,而是由心而生的情怀,至真至诚。古往今来,正是由这般真性情演绎的悲欢离合,才书写出了那么多动人心弦的爱情故事与传说。

宋代地方官妓隶属于“乐营”,也称“营妓”。这些地方长官每有宴会,总是召唤一些官妓歌舞劝酒助兴。参与宴会的客人与她们接触多了,往往会产生感情。北宋晚期,有一个文人雅士名叫阮阅,时任钱塘府幕僚,在酒席宴会上邂逅并喜欢上了一位才貌双全的营妓,一来二去,两情相悦。后来,阮阅罢官而去,两人不得不分开,从此天各一方。

阮阅,大约生活在北宋末年南宋初年这段...

上官仪一首《入朝洛堤步月》即景抒情,音韵清亮

在现代人眼里,上官婉儿似乎要比其祖父上官仪出名。上官婉儿不仅貌若天仙,而且颇有才华,出口成章,文采斐然,她与蔡文姬、李清照、卓文君并称中国古代四大才女。她先后做过女皇武则天和唐中宗李显身边的女官,权倾一时,风头无俩。上官婉儿的上述形象,在当今的大唐宫廷剧里面多有体现。

不过,放在唐朝,上官仪就是一个无法超越的存在了。上官仪早年曾出家为僧,后以进士及第,历任弘文馆直学士、秘书郎、起居郎、秘书少监、太子中舍人。他是初唐著名御用文人,常为皇帝起草诏书,并开创"绮错婉媚"的上官体诗风。

54岁那年,上官仪拜相,授为西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达到人生巅峰。三年后,因为唐高宗起草废后...

严蕊一首《如梦令·道是梨花不是》清新雅丽,美得令人心醉

唐宋两朝文人雅士辈出,涌现出大量的诗人和词人,当然著名的诗人和词人里面还是以男士为主,但也有不少的女才子,薛涛、李冶、鱼玄机、刘采春并称“唐代四大才女”,李清照、朱淑真、吴淑姬、张玉娘并称“宋代四大才女”。

宋代除了上述四大才女外,还有其他的女才子,严蕊就是其中的一位。严蕊的身世也十分传奇,著名的古代小说三言两拍中就有以她为原型创作的小说,说的是她被诬陷入狱,受尽屈辱折磨,却始终不肯屈服,忠贞不屈,刚正不阿,保全了主人的名节。

严蕊,原姓周,字幼芳,南宋女词人,生卒年不详。她出身低微,自小习乐礼诗书,后沦为台州营妓,改艺名为严蕊。严蕊善操琴、弈棋、歌舞、丝竹、书画,学识通晓古今,诗词语意清...

1 / 96

© 老树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