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恋红尘
只伴清风舞

南朝的《西洲曲》充满了曼丽宛曲的情调,诠释了中国人的浪漫

中国人的情感表白总是那么委婉含蓄,却又深情款款。中国人的浪漫,藏在不说“爱”的表白里。中国人很少直白地说:我爱你!而是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思念一个人时,不分白天和夜晚,一颗心总是被占得满满的,除了想她,好像不再有别的事。就连梦里,也是她的身影。能在梦里见到她,也是一种幸福,好希望停留在美梦里,不再醒来,更希望它不是一场梦。这种思念的滋味,让人快乐,又让人忧愁!《西洲曲》是南朝乐府民歌中的名篇,也是乐府民歌的代表之作。其作者、写作时间和背景均无定论,但这并不妨碍其成为一篇歌颂中国式爱情的名篇。诗作原文如下:


null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null
这首诗的大意是:看到梅花盛开,就回忆起以前与情人在梅花盛开之时西州相会的情景。于是想到折一支梅花,寄去长江北岸。她穿着单薄的衣衫,衣服的颜色像杏子那样红。她的头发乌黑发亮,如小乌鸦那样黑。要问她住在哪里?西洲到底在哪里?从桥头坐船到那里,只要划几桨就到了。天色渐渐晚了,伯劳鸟也飞走了。晚风轻轻吹,吹拂着乌桕树。到了乌桕树跟前,树下就是她的家。透过门缝可以依稀看到她的倩影,门里露出她翠绿的钗钿。她打开家门,没有看到心上人。于是提上篮子,出门去采红莲。秋天,她在南塘里摘着莲子。莲花亭亭玉立,长得高过了人头。她默默地低下头,拨弄着水中的莲子。爱你的感情就如流水一般缠绵悱恻,纯净悠长。十分爱惜莲子,把莲子藏在袖子里。那莲心就如同爱你的心,红得通透彻底。她深深地思念郎君,郎君却还没来。她抬头望向天上的鸿雁,希望托鸿雁能带来郎君的音信。尽管飞鸿飞满西洲,却没有给她带来情人的音信。她盼郎心切,走上高高的楼台,遥望郎君。楼台虽高,却看望不到郎君。她整天倚在栏杆上,痴痴地等,傻傻地盼。栏杆曲曲折折,弯向远处。她垂下的双手,明润如玉。卷起帘子,向外眺望,外面的天是那样高。江水浩荡,荡漾着一片空空泛泛的深绿。梦境像海水一样悠长。海水悠悠,她和情人的梦魂也悠悠难断。您为不能见面而忧愁,我也一样为不能见面而忧愁。南风啊!你知不知道我的情意。请你把我的梦吹到西洲,我想在梦里与她相聚。


null
这首《西洲曲》是南朝乐府民歌中最长的抒情诗篇,历来被视为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整首诗以梅开篇,以莲和飞鸿暗示时间的推移,巧妙地安排了女子自春及秋的思念情人的情节,描写了一位少女从初春到深秋,从现实到梦境,对钟爱之人的苦苦思念,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感情色彩,表现出鲜明的江南水乡特色和纯熟的表现技巧,通过对季节变换的描写,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男子的深切思念。全诗三十二句,四句一解,蝉联而下,顶真勾连,技法巧妙,令人叫绝,感情细腻,情调宛曲,清辞俊语,连翩不绝,井然有序,首尾相应,情真意切,感人至深,突出采用了接字法,可谓这一时期民歌中最成熟最精致的代表作之一。诗中最后两句:“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是千古名句,历来广为流传。 南风如果理解我们的相思意,该把我们的梦魂吹到最初欢会的西洲去吧。这就是典型的中国人的浪漫。


评论 ( 32 )
热度 ( 152 )
  1. 共2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 老树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