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恋红尘
只伴清风舞

乌台诗案的发起人舒亶一首《虞美人·寄公度》读来清婉隽永,意味深长

舒亶,字信道,号懒堂,宋英宗时期礼部考试第一,以头名状元的身份进士及第。乍一看到舒亶这个名字,就觉得有点眼熟,仔细一想,原来是那个最早参与发动乌台诗案弹劾苏轼的人。那年,王安石在皇帝宋神宗的支持下实施变法,但苏东坡看到新法的推行,侵害了最基层民众的切身利益,他提出了质疑,并因此对新法产生抵触,将新法变革过程中的弊端,写作了牢骚诗句。于是,当时的监察御史舒亶等人摘取苏轼《湖州谢上表》中语句和此前所作诗句,以谤讪新政的罪名逮捕了苏轼,史称“乌台诗案”,正是此次行为使苏轼几乎丧命,也让舒亶历来备受史家指责。“乌台诗案”在后世基本上被定性为一次冤案,证据不足,强词夺理。参与进此次案件的官员,其中就包括舒亶,在后世都受到诟病。

null
客观地讲,舒亶作为监察御史,职责所在,本身并非针对苏轼,而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奈何后世苏轼凭借自己超然的人生态度和斐然的文采,赢得了一代又一代的粉丝,久而久之,舒亶也就变成了陷害苏轼的坏人和“奸臣”。其实,身为御史台首脑的舒亶并没有陷入党争,更没有在王安石变法中迷失自我。后来舒亶因为性格刚直、敢作敢为,得罪了朝中不少人,就再没有进入朝廷权力中心。42岁那年,舒亶因与尚书省意见相左逐出京城,回家赋闲长达10年。直到53岁的时候,舒亶才被重新招入京城,再次任用。那时,正值冬季,大雪满天飞舞,京城早已物是人非,舒亶不由得对自己的身世感到孤独和凄凉,很渴望身边有个朋友。他站在城头楼上,心底幽凉,感慨万千,写下了一首《虞美人·寄公度》。词作原文如下:

null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null
这首词的大意是:荷花都已凋落,远天包容着近水。黄昏时秋风阵阵,暗绿色的江水苍茫一片,涌起波澜。看分飞的双燕各自东西,远远地向着天上的白云飞去。我独自伫立在小楼东畔,久久地倚着栏杆观看,不由地生起一怀愁绪。

浮生有多少难以消释的烦恼,真应该在醉乡中老去。光阴荏苒,京城大道上又盖满纷纷大雪。我的朋友,你时时都会登上高台把我怀想,其实,我也在想你。你将寄给我一枝梅花,饱含着美丽的江南春光,我也送给你最美好的祝福。

null舒亶这首《虞美人·寄公度》是一首寄给远方好友的怀人词。整首词首先写景,借萧瑟秋色、分飞双燕暗喻别离之苦,然后再抒情,用陆凯赠梅的典故,表达他和好友彼此之间的深情厚谊和渴望相见的迫切心情。全词借景寓情,情景交融,情感真挚,格调悲凉,构思精巧,首尾呼应,语言清婉,意境雅丽,写景与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自身和友人双方入手,更显彼此情谊之深挚。尤其是词中最后两句:“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巧妙地花用了陆凯《赠范晔诗》中的“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梅”,清新自然,意境隽永,既点出了好友远在江南,二人相隔千山万水,却隔不断彼此之间深厚而真挚的友谊,同时又从对方角度出发,写出好友对自己的美好祝愿,而自己又何尝不是时时刻刻地牵挂着对方,何尝不是常常把最美好的祝福送给对方呢。纯真的友情,莫过于此。

评论 ( 46 )
热度 ( 144 )

© 老树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