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恋红尘
只伴清风舞

晚唐诗人郑谷因一首《鹧鸪》,得名“郑鹧鸪”,名扬千古

作为北方人,对于鹧鸪缺乏直观上的感知,相对比较陌生,感觉应该与布谷鸟差不多,其实二者还是有很大差别的。鹧鸪产于我国南部,形似雌雉,体大如鸠。多生活在丘陵、矮小山岗、山地的草丛或灌木丛中。脚爪强健,善于在地上行走,虽不常飞行,但飞行速度很快。它的叫声比较特殊,民间以为极似“行不得也哥哥”,故古人常借其声以抒写逐客流人之情。郑谷,唐朝末期著名诗人,江西宜春市袁州区人。唐僖宗时进士,官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又以一首《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鸪。其诗多写景咏物之作,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逸致,风格清新通俗。曾与许棠、张乔等唱和往还,号“芳林十哲”。下面一起欣赏郑谷的《鹧鸪》,诗作原文如下:

  暖戏烟芜锦翼齐,

  品流应得近山鸡。

  雨昏青草湖边过,

  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

  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应湘江阔,

  苦竹丛深日向西。

这首诗的大意是:温暖时节,鹧鸪在烟雾弥漫的荒地上嬉戏,它们五彩斑斓的羽毛那么整齐。看它们的行动举止,类别与平日活泼的山鸡相像。下雨天,天空阴沉,它们从洞庭湖东南的巴丘湖边匆匆飞过。落花时节,凄冷的黄陵庙里只听见鹧鸪的哀鸣。身在异乡的客人刚一听到鸣叫,就禁不住泪湿衣袖。美丽的女子刚开口唱一曲充满相思情意的《山鹧鸪》,青黑色的眉毛就黯然低垂。宽阔的湘江上鹧鸪声此起彼伏, 相互相应。夕阳就要落山,鹧鸪栖息在茂密的竹林丛深处。 

郑谷这首《鹧鸪》是一首咏物七言律诗。整首诗不重形似,而是着力表现其神韵,紧紧抓住这一点来构思落墨,描绘了鹧鸪的外形和声音,表达游子的凄苦和强烈思归之情。全诗独辟蹊径,构思巧妙,联想丰富,画龙点睛,以声传韵,以声传情,虚实相生,各臻其妙,互为补充,相得益彰,神韵旷远,余味悠长,紧紧把握住人和鹧鸪在感情上的联系,咏鹧鸪而重在传神韵,使人和鹧鸪融为一体,构思精妙缜密,世人誉之为“警绝”,好评如潮。也正是因为这首《鹧鸪》诗,郑谷在当时就声誉远播,被人们称作“郑鹧鸪”,从而名扬千古,传诵至今。客观地讲,能够因一首诗或词而得名的诗人或词人实在不是很多,屈指可数,而郑谷就是其中之一。

评论 ( 34 )
热度 ( 107 )
  1.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 老树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