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恋红尘
只伴清风舞

岑参一首《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豪气冲天

岑参,唐代诗人,与王昌龄、王之涣、高适一起被后世称为唐朝“四大边塞诗人”,荆州江陵人,也就是今湖北省江陵县人,也有的说他是今河南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他出身官宦世家,早岁孤贫,五岁读书,九岁能写诗,二十六岁中进士。他先后两次从军边塞,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异域文化风俗,有亲身感受。曾任嘉州(今四川乐山)刺史,世称“岑嘉州”,卒于成都,享年51岁。他与李白、杜甫为同时代的诗人,相交甚好,尤其是杜甫对其多有提携。他的诗以边塞、军旅题材为主,其风格与高适相近,所以被后人并称为“高岑”。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异域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其边塞诗尤多佳作,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人生就像一条羊肠小道,我们都是羁旅过客,沿途观赏了很多风景,离开后风景依旧,记忆却逐渐模糊。人生如梦,生活仿佛是一本似懂非懂的诗集,既有浪漫情调和温馨话语,也警示着人们时光如水一去不回。偶尔能与知己朋友相聚,痛痛快快地举杯畅饮,开开心心地大笑几回,然后,再彼此掏心掏肺地说点知心话,也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情。天宝十二载,哥舒翰任河西节度使,其僚属如高适、杨炎、裴冕、严武等都与岑参是老熟人,而且都是有理想有抱负的热血男儿,所以当第二年岑参赴北庭、途经凉州时,就有很多老朋友前来迎送,并欢聚夜饮。为了记录他与河西幕府老同事们的这次相聚,岑参创作了一首豪气冲天的《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诗作原文如下:  

  弯弯月出挂城头,

  城头月出照凉州。

  凉州七里十万家,

  胡人半解弹琵琶。

  琵琶一曲肠堪断,

  风萧萧兮夜漫漫。

  河西幕中多故人,

  故人别来三五春。

  花门楼前见秋草,

  岂能贫贱相看老。

  一生大笑能几回,

  斗酒相逢须醉倒。  

这首诗的大意是:弯弯的月儿升起,悬挂在凉州城头。城头皎洁的月光,照亮了整个凉州。凉州方圆七里,住着数十万人家。这里居住都是的胡人,他们半数懂得弹琵琶。一首琵琶曲哀婉动人,令人肝肠欲断。只觉得风声萧萧,长夜漫漫。在河西节度使幕府里,我有很多古交老友。老朋友分别以来,转眼已有三五年。如今,在花门楼前,再次见到秋草。哪能就这样互相看着,在贫贱中老下去呢?人生一世,能有几回可以尽情地开怀大笑。今日相逢斗酒,人人必须痛饮醉倒。 

岑参这首《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是一首典型的边塞诗,在题材上属于七言古诗。整首诗由月照凉州开始,在着重表现边城风光的同时,那种月亮照耀着七里十万家和城中荡漾的一片琵琶声,也鲜明地透露了当时凉州阔大的格局及和平安定的气氛,主要描写了岑参赴北庭途经凉州在河西节度府作客,与老朋友欢聚宴饮的景况,同时写到了凉州的边境风格及民俗风情。全诗景中寓情,情景交融,苍茫凄美,大气磅礴,格调豪迈,积极乐观,兴会淋漓,豪气纵横,既有强烈的画面感,又通过哀婉的琵琶曲衬托出边塞的苍凉感,把边塞生活情调和强烈的时代气息结合了起来,尤其把夜宴写得兴会淋漓,充满了盛唐的时代气象,如非亲临其境,绝对无法创作出如此精彩的边塞诗,同时也展现了岑参高超的艺术创作水平。

诗中“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也是千古名句,那是多么豪迈、又多么开怀!估计诗仙李白读完也要不停地点头,这份豪情一点也不逊色于他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人生能有几回醉,醉过才知酒浓,而岑参也是醉过更懂手足情深,酒逢知己千杯少罢了。当然,这两句十分豪迈的千古名句也正中下怀。平时,我对酒并没有什么兴趣,在家很少喝酒。但我喜欢与朋友在一起开怀畅饮,也就是我们当地人说的:热场,俗话说酒品如人品,酒场上该有的规定动作,我一个都不会少,然后就是相互交流自由发挥,归根结底一句话:能喝半斤绝不喝二两。酒尽兴,杯莫停,昨天的故事休要提,明天的事情也要等到太阳重新升起,今夜我只愿痛饮一场,今夜我只想与好友把酒言欢。

评论 ( 44 )
热度 ( 162 )
  1. 共2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 老树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