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恋红尘
只伴清风舞

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范仲淹,字希文,祖籍今陕西彬县,后移居今江苏苏州。少时贫而好学,26岁中进士。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范仲淹曾积极推行“庆历新政”,为人廉洁公正,奉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做人准则。范仲淹“文武兼备”、“智谋过人”,无论在朝主政、出帅戍边,均系国之安危、时之重望于一身。他对某些军事制度和战略措施的改善,使西线边防稳固了相当长时期;他领导的庆历革新运动,虽只推行一年,却开北宋改革风气之先,成为王安石“熙宁变法”的前奏;即使在担任地方官时,他也殚精竭虑,鞠躬尽瘁。词作仅存五首,描写边塞秋思,羁旅情怀,突破了宋初词专写儿女柔情的界限,风格明健豪放。有《范文正公集》。

今天复习范仲淹的《御街行·秋日怀旧》,原文如下: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敧,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这首词的大意是:一叶知秋,落叶纷纷杂杂地飘落,撒满在残留着落花的石阶上,残花败叶相互交织在一起。夜深人静的时候,寒风吹动落叶,发出的轻微细碎的声音,那悉悉索索的落叶声,更增添了秋天的凉意。卷起珍珠串成的锦帘,华丽的楼阁上空空荡荡。只见天高云淡,万里无云,银河的尽头像垂到大地。年年今天的夜里,都能看到那白色丝绸般的皎洁月光。而年年今天的夜里,心上人又都远在千里之外。

举杯消愁愁更愁,愁肠早已经寸断,就算想要借酒浇愁,也无法使自己沉醉。那一杯杯烈酒还没有入口,却早已化作了充满酸楚的相思泪水。夜已深沉,灯芯也所剩无几,灯光忽明忽暗,只好斜靠枕头,聊作睡去。这无休无止的孤栖,真让人尝尽了孤枕难眠的滋味。算来这种苦苦的等待,尚遥遥无期。虽说是终日眉头紧锁,心绪万千。但也没有一点办法,可以解脱回避。

这首词的具体创作时间已难以考证。关于此词的创作缘由,主要有三种说法:一种认为是范仲淹因久客居他乡触景生情而作,是羁旅思乡之作;另一种则认为是“思君之作”,范仲淹在外任时,还念朝廷无人,君王无佐,忧心如焚,因此创作此词来抒发情感;第三种认为此词“为思念室家之作”,也就是思念家乡的亲人之作。个人更倾向第一种说法。

范仲淹这首《御街行·秋日怀旧》是一首羁旅思乡词。全篇以寒夜秋声衬托主人公所处环境的冷寂,突出人去楼空的落寞感,并抒发了良辰美景无人与共的愁情;通过写自己长期客居他乡,不免被如素练般的月光感发出阵阵思愁,将怀人相思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全词写景为主,景中含情,由景入情,情景交融,层层递进,反复咏叹,语直情真,悲凉凄切,词中虽然没有出现一个“思”字,但字字句句都是“思”,情景两到,堪称情景俱佳的名篇。

无情未必真豪杰。范仲淹可以称得上举世闻名的盖世豪杰,就连毛伟人也对他的文治武功甚为佩服。从其个人修为来说,范仲淹早已修炼成一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刚毅男子。然而,即便如此,身处这空寂的天宇下,皎皎的明月中,便能触发他内心世界的幽邈情思。长年在苦寒之地戍守边塞,外临强敌,不得不勤于军政要务,又加上亲人不在身边,所有的问题都得自己扛,冷暖自知,苦乐自知。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快到了,月圆之夜,深夜求醉,孤枕难眠,也就在所难免了。

“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算来这怀旧之事,是无法回避的,不是心头萦绕,就是眉头攒聚。范仲淹用切身体验锤炼成千古名句,不用为赋新词而强说愁,因为愁情可以渗透到自己的一切感觉和思维的领域。 范仲淹这首词是宋代婉约词的开先河之作,无一思字却句句写思,醉了流年,碎了心扉,被誉为“情景两到”的佳作,对宋代的“婉约派”词风有着重大影响。连自视甚高的李清照也忍不住模仿,其名句“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即脱胎于此。

2021年9月6号


评论 ( 8 )
热度 ( 58 )
  1.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 老树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