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恋红尘
只伴清风舞

李益一首《喜见外弟又言别》抒发了真挚的至亲情谊

林黛玉天生就是个多愁善感的人,常常忧思重重,动不动就哭鼻子流眼泪。所以,她对于聚散有一番自己的见解:人有聚就有散,聚时喜欢,到散时岂不清冷?既清冷则生感伤,所以不如倒是不聚的好。比如那花儿开的时候儿叫人爱,到谢的时候儿便增了许多惆怅,所以倒是不开的好。

事实上也是这样,相聚是美好的,离别是悲伤的。对此,无人会有异议。但是,为了不面对离别的悲伤,难道就干脆不相聚了吗?可如果这样,人活着又有什么趣味呢?聚散是人生常态,按苏轼的话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世上本没有故乡的, 只是因为有了他乡;世上本没有思念的, 只是因为有了离别。人生,有相聚,就有离别,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曾经那些念念不忘的人和事,在时间中被慢慢消弭,就像一阵清风无影无踪,就像飞鸟在天空中越飞越远,最终消失不见。

历时八年的安史之乱,严重动摇了大唐王朝的根基。从此,曾经盛极一时的大唐王朝走向了衰败,而且战乱丛生。大大小小的战争时断时续,一直延续到唐顺宗永贞元年,也就是公元785年,这种动乱时代才大体告一段落,历时三十年。在此背景下,唐朝著名边塞诗人李益在漂泊途中偶遇了十多年不见的表弟,不觉感慨良多,即兴创作了一首《喜见外弟又言别》。诗作原文如下: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这首诗的大意是:

在这场社会大动乱中,你我从离别到相见,已经是十年以后。

想不到,竟然在你长大成人后,能够意外相逢。

刚见面时不敢相认,还惊问你的号名和姓。

等你报出姓名后,才回想起你小时候的面容。

分别十年来,沧海桑田,世事变化巨大,我们有说不完的话。

等到我们谈话告一段落的时候,已听到寺院里敲响了晚钟。

聚散匆匆,明天,你又要登上去往巴陵的路途。

秋日山野,落木潇潇,更添几分忧愁,而重山阻隔不知又有几重?



李益这首《喜见外弟又言别》是一首送别五言律诗。

整首诗紧紧抓住时事动乱中人生聚散的独特一幕,描写了自己同表弟在乱离中不期而遇,而又匆匆话别的伤感场面,抒发了真挚的至亲情谊,以及人生聚散离合无定的感慨,从侧面反映了动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

全诗语言凝炼,手法白描,细节生动,场景典型,层次分明,朴素自然,不以奇特警俗取胜,而是用自然平实的笔触,艺术地再现了社会动乱中与亲人久别后不期而遇又匆匆离散的特殊场景,表达出无尽的诗情,让人感伤,让人同情,甚至让人泪目。因而,在以人生聚散为题材的小诗中,这首诗历来引人注目。

诗中印象深刻的是颈联:“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至亲之间,十年阔别,一朝相遇,应该有很多话语要说。可是,沧海桑田,世事变化太大,相关的人和事,千头万绪,总是说也说不完。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相见匆匆,离别匆匆。这种痛苦和无奈,没有体会过的人是无从知晓的。世间万物,都有着各自的使命和归宿。所有的相聚,都是因了过往的萍水飘零,所有的离别,都是为了寻找最后的归宿。

评论 ( 25 )
热度 ( 90 )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 老树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