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人的一生往往难以逃过一个“情”字。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人生有许多动情之处,并不都与风月有关,而是由心而生的情怀,至真至诚。古往今来,正是由这般真性情演绎的悲欢离合,才书写出了那么多动人心弦的爱情故事与传说。
宋代地方官妓隶属于“乐营”,也称“营妓”。这些地方长官每有宴会,总是召唤一些官妓歌舞劝酒助兴。参与宴会的客人与她们接触多了,往往会产生感情。北宋晚期,有一个文人雅士名叫阮阅,时任钱塘府幕僚,在酒席宴会上邂逅并喜欢上了一位才貌双全的营妓,一来二去,两情相悦。后来,阮阅罢官而去,两人不得不分开,从此天各一方。
阮阅,大约生活在北宋末年南宋初年这段时期,一个湮没在繁若灿星的唐诗宋词里的男子,留给后世的人生履历,只是寥寥数笔,语焉不详。尽管历史如此的冷落,阮阅对词坛的贡献,仍可圈可点,令人侧目。多年以后,阮阅仍对那位营妓念念不忘。于是就写了一首《眼儿媚·楼上黄昏杏花寒》,寄给远方的心上人 。词作原文如下:
楼上黄昏杏花寒,斜月小栏干。
一双燕子,一行征雁,画角声残。
绮窗人在东风里,无语对春闲。
也应似旧,盈盈秋水,淡淡春山。
这首词的大意是:
黄昏时分,登楼远望,只见杏花在微寒中绽放。
天空中有一钩斜月,映照着小楼的栏杆。
燕本双飞,一双燕子成双成对地归来。
雁惯合群,两行大雁整整齐齐地北飞。
远处传来断断续续的号角声,声调凄婉。
雕镂花纹的华美窗前,一位佳人悄然静立在春风中。
默默无语,愁思百结,春愁无限。
即便如此,她也应该是旧日模样。
眼如秋水,还是那样清亮。
眉似春山,还是那般秀美。
阮阅这首《眼儿媚·楼上黄昏杏花寒》是一首怀人词。
整首词采用惯常的先写景、后抒情的填词手法,先以形象鲜明的笔触绘出了一幅早春图,春寒料峭,杏花初绽,绣楼栏杆,夕阳斜月,燕子双飞,大雁北飞,画角声咽,组成一幅凄美的早春图;再从悬想对方着笔抒发怀人之情,通过想象心上人的神态、心态和难以忘怀的绝世容颜,表达了自己深切的怀念之情。
全词对景兴思,一唱三叹,写景欲鸣,写情如见,景中有情,情中见人,虚实结合,语意两到,突出特点是运用白描与想象,既写景又写人,就如当今电影中的蒙太奇表现手法,画面有虚有实,有实景有想象,交叉重叠,有形有神,有心理刻画,虽然没有浓墨重彩的涂抹,看似轻描淡写,却更显深情。
词中最后两句短句:“盈盈秋水,淡淡春山”是千古名句,仅仅八个字,却一眼千年,以秋水喻美人明眸,以春山状美人黛眉,写尽了女儿家的妩媚动人。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情之所至,伊人的一颦一笑都会镌刻在心底,那就是春山秋水,那就是人间最美好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