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恋红尘
只伴清风舞

姚和一首《酬令狐郎中见寄》展现了对生命的思考和对友情的珍视

缘分无处不在。百家号上有位好友说起退休的感想,恰好,我们两个都是今年退休的。按说,退休应该是人生的一件大事,而我却没有太大感受,也许是早就在几年前做好了心理预期的原因吧。唯一的感受,就是时间过得真快,一切还仿佛是在昨天,却一下从懵懂少年,变成了退休小老头。

冰心先生曾说:“童年,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而我想说:童年是远去的风,童年是回不去的梦。随着年岁的增长,童年离我们越来越遥远。

姚合是与贾岛齐名的唐朝“苦吟派”诗人,他曾出任武功主簿一职,所以后世称之为“姚武功”,他的诗也被称为“武功体”。他的诗歌主题比较单一,多写自然风景,个人生活,抒发退隐闲居之趣,风格清切峻...

杜牧一首《九日齐山登高》形象地道出菊花满头的快意

提起张祜这个名字,也许有人不太熟悉,但他的一首千古绝唱,你应该听过:“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宫词》共有两首,这是第一首,写尽了女子幽居深宫、白白葬送了一生的凄楚哀怨。

张祜因这首诗一举成名,在仕途上却十分坎坷。说起怀才不遇,比起杜牧,张祜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元稹的一句“张祜的诗乃雕虫小技,大丈夫不会像他那么写。若奖赏他太过分,恐怕会影响陛下的风俗教化”,张祜几次求官,都落寞而归。而此时的杜牧,同样是郁郁不得志。

张祜比杜牧年长,出名也比杜牧早一点。穆宗时期,朝廷重臣令狐楚非常赏识他的才华,曾经专门上书进行推荐。但是,由于遭到元稹等一些人的反对,张祜并没有得到...

陆游一首《剑门道中遇微雨》含蓄地表达了报国无门的情怀

陆游生于金军灭辽后南下攻宋的动乱时期,其父陆宰是个正直爱国的人,他自己也有幼年时随家人辗转避难的经历,所以其忧国忧民的思想萌发得很早,在二十岁时便立下“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报国志愿。

诗言志,他在自己的诗里写道:“男儿堕地志四方,裹尸马革固其常”、“平生万里心,执戈王前驱”、“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反复表达自己忠贞的爱国情怀,以身许国,慷慨激昂! 

即使年老后,陆游依然有着“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报国心。在临终之际,他还写下一首《示儿》,说:“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但直到四...

杜牧一首《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开头就是千古名句

杜牧出身于官宦世家:他的远祖杜预是西晋著名的学者和军事家;曾祖杜希望为唐玄宗时的边塞名将;祖父杜佑则是中唐时期卓越的政治家、史学家,历任德宗、顺宗、宪宗三朝宰相;父亲杜从郁官至驾部员外郎,可惜英年早逝。其家族背景,以及他受到的家庭教育,促使他从小就立下了报效国家的远大志向。

杜牧长于文学,诗文均有盛名。他创作的《阿房宫赋》洋洋洒洒,震铄古今。其诗作明丽隽永,绝句诗尤受人称赞,世称小杜,与李商隐齐名,合称“小李杜”。代表作《泊秦淮》《江南春》《赤壁》《题乌江亭》等,脍炙人口。而且,他具有非凡的政治、军事才能,年轻时即好读兵书,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又著《罪言》《战论》《守论》《原十六......

颜真卿一首《劝学》家喻户晓,很有教育意义

古往今来,国人都十分重视学习,历代诗人特别是唐诗宋词中都写了很多的劝学诗,勉励人们辛勤学习。其中孟郊的“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赵恒的“书中自有颜如玉”、王贞白的“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朱熹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陆游的“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等,都是广为人知的名篇佳句。

颜真卿是唐朝名臣、书法家。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其笔法。其正楷端庄雄伟,行书气势遒劲,创“颜体”楷书,对后世影响很大。他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被称为“颜筋柳骨”。他的《祭侄文稿》,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

白居易一首《浪淘沙·借问江潮与海水》真实地表现出闺中女子对爱情的忠贞

白居易被称为“诗王”,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并称唐朝三大诗人。在诗歌方面有着极高的成就,能够望其项背者没有几人,他与元稹共同倡导了新乐府运动,对于诗歌的改革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可以说是不留余力。

白居易的诗歌作品普遍有着一个共性:简练,但很直白。寥寥数语,但其中蕴含的深意非常值得细细品味,而且我们往往能够从他的诗歌中感受到一份真挚的情感。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恋情相思,可以说是人类文学史上描写最多的题材内容。在诗歌这一方面也是同样适用,爱情是古代诗人最常选用的题材之一,唐诗宋词中的相思诗、恋情诗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

白居易作为一位我们所崇拜的伟大的诗人,当然也写过无数关于爱情的诗篇。其中...

李煜一首《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写得极为俊逸神飞

南唐后主李煜,注定是个悲剧性人物,虽然生在帝王之家,却是千百年来最无奈的人。他不想做什么帝王,却又贪恋奢侈的生活;他才华横溢,却终日舞文弄墨不理朝政。他宽厚待人、施善于民,却无力保住自己的国家,最后只能屈辱地做一个亡国之君。李后主虽是亡国之君,但他却引领了文化的潮流。因为他的词征服了宋朝,至此宋朝的文人都开始填词。

  

李煜多才多艺,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

韦庄一首《金陵图》与高蟾的《金陵晚望》有异曲同工之妙

常言道:富不过三代。物质上的富裕,容易让人养成惰性,骄奢淫逸,好吃懒做,坐吃山空,最后变成一个妥妥的败家子。常言又有云:诗书传家久。重视知识和文化的传承,把最宝贵的知识财富传承下去,家族才能持续繁荣壮大。

  

韦庄是晚唐著名诗人、词人、五代前蜀宰相,花间词派主要代表人物,他创作的《秦妇吟》是千古名篇,优秀的诗词佳作更是不在少数。他之所以能有如此成就,很大程度上与其家族的文化传承有关。唐朝著名诗人韦应物是他的四世祖,再往上数,他的七世祖韦待价做过唐高宗时期的宰相,他的八世祖韦挺做过唐太宗时期的宰相。所以,他是“诗书传家久”的典范。

  

韦庄生活在晚唐时期,大唐王朝正处于风雨飘摇的时候...

韦应物一首《闲居寄诸弟》以淡淡的笔调,道出了最深厚的兄弟手足之情

翻开日历,赫然写着“白露”。原来,“白露”到了。虽然农历的七月就算作秋天,但是真正感受到秋天,是从白露节气开始的。白露节气之后,就开始有分明的秋天感,凉风阵阵,天高气爽,开始了温和微凉的仲秋之美。


此时的秋露,称为白露。白露是秋天的珍珠,它们在尚未全凋的草木上,散发着如珍珠如水晶如美玉一样的光泽,凉而润。就是那一株晶莹的剔透,让这个节气美丽得如诗似幻。而因为露水的晶莹清凉,又给了诗人以灵感。

  

最早歌颂白露的诗,应该是《诗经》里面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再后来,还有很多歌颂白露的诗,最出名的当属诗圣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荀鹤一首《赠质上人》用最通俗的语言告诉人们要管住自己的嘴巴

有人说:人生就是一场修行。想想,也的确是这么回事。人这一辈子,不管是谁,都要经历从小到大,从大到老,从老到死,这么一个过程。这期间,必然要经历太多人情世故,经历太多的悲欢离合。而这一切,又需要每个人去合理地面对。这就需要人们不断地学习,不断修炼自己。

  

古代文人雅士大都喜欢参禅论道,诗佛王维酷爱钻研佛法,诗魔白居易也对禅理很有研究,大文豪苏轼更是经常与僧人坐而论道。何为禅?禅是一门哲学,是一门宗教,也是一份生活态度,一片心境。人生如禅,禅中有心境,禅中有人生哲理。

  

杜荀鹤是唐朝末期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虽然身世贫寒,但自强不息,早年数次应考不第,直到 45岁才...

李商隐一首《北青萝》最后两句道出了人生大智慧

芸芸众生,世事繁杂,爱恨情愁总是与人们纠缠不休,有时甚至沉溺其中而无法自拔。除此之外,生活琐事也是一件接着一件,无休无止,纷纷扰扰,总是让平凡的日子不能平静。

红尘滚滚,人们往往找不清自己应有的位置。世路纷纭,人们往往看不清自己正确的方向。其实,如果能静下心来,将目光从外在转向内在,内心清明,潜心做好自己的事情,有一天,就会发现,人生的路不过如此。 

  

李商隐被称为唯一执着追求诗美的诗人,他的诗大多朦胧含蓄,用典纯熟,

主旨难辨,但其中蕴含的深情跨越千年依然令人动容。正是他诗歌那难以捉摸的深意,无意中就能触动人们不为人知的牵念,情感的洗礼也就随之而来。

  

李商隐受牛李...

苏轼一首《如梦令·有寄》充满诗情画意,写尽人生百味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春天,是一年中充满生机的季节,是给我们带来希望,也带来无限憧憬和力量的一个季节。古往今来人们用尽美好的词语来形容和赞美春天。


李白眼中的春天是:“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白居易描摹的春天是:“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而韩愈笔下的春天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乌台诗案后,苏轼在43岁那年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当年二月到黄州,47岁那年四月离开黄州,来去都是在春天,在黄州住了四年零两个月。被贬黄州期间,他一方面在州城东门外垦辟了故营地数十亩,命名为东坡,躬耕其中;一方面与渔樵为伴,或浪迹山林,或泛舟水上,苦中作乐,悠然自适...

2 / 100

© 老树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