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恋红尘
只伴清风舞

郭震一首《宿渔家》用平易朴素的语言表达出艰辛人生中的诗意美

说起唐朝诗人,一般人最先想到的应该是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李商隐、杜牧等,因为唐朝诗人灿若星辰,所写的诗词也很多,除去这些特别熟悉的诗人,就导致稍有名气的诗人在我们的脑海里几乎没有什么印象。

唐诗之所以能够达到巅峰,主要在于有雄厚的文化基础,当时的文化圈几乎每个人都会写诗,创作的诗歌也是数不胜数。现存的唐朝诗歌较唐代现状而言,应该是沧海一粟、九牛一毛。大概那个时期的诗歌就像现在的普通话一样,几乎可以说是覆盖了整个唐朝。

在唐朝也有很多诗人,诗歌写的也很不错,一方面经过时间的洗礼和历史的变迁就没有流传下来,另一方面就是现在也有所记载,但是流传度不够广泛。这就导致这些诗人知名度不是很高。下...

王沂孙一首《高阳台》在离愁中融入亡国流离的家国情怀

如果说“小李杜”是支撑唐诗最后辉煌的代表人物,那么,蒋捷、张炎、周密、王沂孙这“宋末词坛四大家”就是支撑宋词最后辉煌的代表人物。由于个人知识面的局限性,原先只对“宋末词坛四大家”中的蒋捷比较熟悉。最近,又连续学习了张炎的几首词,稍微有些了解。其余两人就比较陌生了。

王沂孙,生卒年不详,字圣与,号碧山,今浙江绍兴人,宋末词人,曾任庆元路(路治今宁波鄞州)学正。王沂孙写词章法缜密,含蓄深婉,尤其擅长写咏物词,善于体会物象,寄托感慨。

周密,字公谨,号草窗,他和王沂孙同为名重一时的大家,又同逢国家和民族沦丧的乱世,故相勉以松柏岁寒之节操,诗简往来,格高而意远。宋亡后,时年六十二岁的周密寄居杭州,...

温庭筠一首《商山早行》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

作为晚唐著名的大诗人,温庭筠这个人可不简单,他工于诗作,与著名的李商隐齐名,民间有“温李”之誉。而且,他还是花间词派的开山鼻祖,在词史这一块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他才思敏捷,人送外号:“温八叉”。

恃才自傲是大多数文人才子的通病,温庭筠当然也不例外,而且尤甚,他不仅生性放浪不羁,最不能让人忍受的是,他还十分毒舌,一张利嘴,从来不曾饶人,尤其是面对权贵人士,常常语出讥讽。

清骄孤傲、才高入云的温庭筠唯有对大唐才女鱼玄机十分的温情,不仅在生活上对鱼玄机关爱有加,而且对她悉心教导,二人亦师亦友,情同父女,关系非常之好。后来,鱼玄机渐渐对温庭筠产生了异样的情愫,温庭筠却毅然决然地转身离去。

那...

张祜一首《破阵乐》最后两句“千里不辞行路远,时光早晚到天涯”很出彩

之前,笔者对于张祜的诗作学习的不多,只学过那首《宫词》:“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据说,这首诗流行一时,还曾经传入宫禁,可以说这首为深宫女子鸣不平的诗是张祜的著名代表作,也可以说是张祜的成名作。

据资料记载,张祜性情孤傲,狂妄清高,在纵情声色,流连诗酒的同时,还任侠尚义,喜谈兵剑,心存报国之志,希图步入政坛,效力朝廷,一展抱负,只可惜有心报国,陈力无门。在人际交往中,他因诗扬名,以酒会友,结识了不少名流显官,令狐楚、李绅、白居易、杜牧都是他的好友。

张祜一生创作甚多,其诗歌创作的内容、形式、风格也是随其生活历程而变化的,他的好友杜牧曾于《登九峰楼寄张祜》诗中说:“...

元好问一首《摸鱼儿·问莲根有丝多少》被称为《摸鱼儿·雁丘词》的姊妹篇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今山西忻州人,金末元初文学家,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他天资聪明,七岁就能写诗,被人誉为“神童”。十一岁时,得到了翰林侍读学士路择的赏识和教导。十四岁时,又师从陵川人郝晋卿,博通经史、淹贯百家。十六岁开始参加科举考试,二十二岁中进士。历任国史院编修、南阳县令等,后来经历了蒙古灭金、国破家亡的变乱,半生漂泊,享年六十八岁。

16岁那年,元好问在应试的途中,遇到了一位猎人,听说了一个故事:天空中一对比翼双飞的大雁,其中一只被捕杀后,另一只大雁从天上一头栽了下来,殉情而死。元好问很是感动,买下了这对大雁,把它们合葬在汾水旁,为他们修建了小小的坟墓,名曰“雁丘”,写下...

诗圣杜甫一首《贫交行》开篇一句,就道尽世态炎凉

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对于世态炎凉,笔者是深有体会的。小时候,家里很穷,常常被邻里乡亲瞧不起。那时候,我喜欢看书,走着坐着,手里都拿着一本书,因而就被邻家老太讥讽道:天天就知道看书,书能解渴,还是能治饿,还不如去打点青草,挣点工分。后来,我成为村里第一个通过高考跳出农门的学生,并吃上国库粮。村里那些老太太又开始夸奖我:你看人家的孩子多有出息,从小就爱学习,到那里都是书不离手。

不过,我的这点小遭遇,与诗圣杜甫根本无法相提并论。曾经疑惑为什么有人称杜甫为“老杜”,却没人称李白为“老李”。后来,偶然看到一个网友的回答:大概是因为杜甫从未年轻,而李白从未老去。心中不禁有些释然。李白一生浪漫潇洒,...

苏轼一首《吉祥寺赏牡丹》如同一幅漫画,诙谐幽默

古往今来,文人大都热衷于诗酒花茶,即便是现代人,也有很多人认为诗酒花茶是文化人的标配。所以,自古以来,文人们对酒情有独钟,以酒入诗,繁复的文字与肆意畅快的感情交织缠绵,幻化作纸上或柔媚、或豪迈的一篇篇动人佳作。那承载了古人智慧的诗集又如甘醇的美酒,越沉淀越浓郁,在历史的长河中发酵飘香。

文人饮酒或痴或狂,醉酒后憨态可掬的模样引人发笑,又惹人怜爱。有一次,辛弃疾醉酒后,竟然人树不分:“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还有一位北宋时期著名诗人,醉后簪花“不觉羞”,路人哄笑自开怀。他就是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代表诗人苏轼。

苏轼四十一岁那年五月,杭州吉祥寺的牡丹花正...

白居易一首《江楼晚眺景物鲜奇吟玩成篇寄水部张员外》语言清秀,是一首著名的闲适诗

说起来,诗王白居易也是性情中人,重情重义,他与元稹的一世情缘就被传为文坛佳话。当然,他的朋友圈远不止如此,与他交往密切的还有另外两位宰相,分别是武元衡和李绅,还有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以及被称为诗豪的刘禹锡等。

白居易堪称是与李白、杜甫三足鼎立的唐朝著名诗人,他不仅有上述强大的朋友圈,他还有一位好友名字叫作张籍,他们二人曾经一起在京城长安为官共事,是知无不言、无话不谈的知己好友,几天见不到对方就会觉得思念。

当下,流行一种说走就走的旅行,其目的不外乎是走一走、看一看,踏遍祖国的山山水水,饱览大好河山的壮丽景色。看到美丽的场景,也会想着能和朋友一起去分享。唐朝时期的大诗人白居易,遇到让自己心...

朱元璋一首《咏鸡鸣》前两句俗不可耐,后两句惊艳世人


相传宋太祖赵匡胤有一次来了闲情,脱下龙袍,微服便装,去酒楼坐坐。此时,一班文士正以公鸡为题赋诗饮酒。宋太祖也兴致勃勃地加入了他们的行列,作诗凑趣:“一叫一勾勾,两叫两勾勾。三叫日出满天红,驱散残星月朦胧!”整首诗先俗后雅,诗意奔放,胸襟豪迈,远非一般的平庸之作可比。众学士听罢,自愧不如,赞不绝口。

无独有偶。相传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登基那天,突然听到一声嘹亮的鸡鸣,以为祥瑞,喜不自禁,诗兴大发,当即以《咏鸡鸣》为题赋诗。诗作原文如下:


[图片]


鸡叫一声撅一撅,

鸡叫两声撅两撅。

三声唤出扶桑日,

扫退残星与晓月。


[图片]


朱元璋当时端坐在皇帝龙椅上,手捻着...

叶梦得一首《虞美人》以健笔写柔情,颇得东坡先生婉约词之妙

唐诗宋词堪称是中华文化的两朵奇葩,唐诗韵高情远,宋词情幽意深,各有所长,各尽其妙。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单说宋词,相较于唐诗,宋词在形式上更加灵活,而且描写更加细腻,往往只是那么短短的几句,却写得很唯美,读来令人赞叹不已,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正因为如此,宋词才能够与唐诗相媲美。

宋词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当时文人作词填词已经成为一种风尚,无数的文人致力于宋词的创作,而且,涌现出了很多的名人名家,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对于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从而使得这一文学形式得到了空前提升,并达到巅峰高度。

叶梦得,字少蕴,号石林居士,今江苏苏州吴县人,宋朝著名的词人、诗...

骆宾王一首《于易水送人》在送别友人之际,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无限仰慕

易水源自河北易县,是战国时燕国的南界。战国时期发生的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当时,燕国太子丹在易水河边为。荆轲壮行,从而留下了那两句著名诗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下面学习“初唐四杰”之一骆宾王一首与易水有关的送别诗。

七岁时就作出《咏鹅》诗的骆宾王,堪称名副其实的神童。他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 他的性格十分刚强,如同他描写的那只鹅一样,终生都在昂着头“曲项向天歌”,从不“低眉事权贵”,看到不平就要大声说出来。因为这种宁折不弯的性格,骆宾王一生遭遇了太多的坎坷。

武则天当政后,骆宾王多次上书讽刺,从而得罪女皇入狱。后来遇到特赦方才出狱,但...

陆游一首《荆门冬夜》表现了自己心系苍生百姓和国家社稷的拳拳报国之心


立冬刚过去几天,天气真的就有了明显变化,寒风刺骨,虽然出门时多穿了一些衣服,扔挡不住冰冷的寒意。大道两旁的人行道上,环卫工在不停地忙碌,收拾着昨天夜里被风吹落的树叶,可树叶还在不停地飘落。看来,冬天真的来了。

吃过早饭,到虎山公园去走了走。虎山水库边上的垂柳正在风中凌乱,广场上的百果树已经光秃秃的,山坡上的草坪也有点微微泛黄。只有那些侧柏、红叶石楠等耐寒植物还依然挺拔、依然郁郁葱葱,稍稍可以抚慰有点冰冷的心情。下面学习陆游一首与冬天有关的诗作。

陆游出生于南北宋交接的动荡年代,年轻时志向远大,也有些裘马轻狂。他喜欢走出书斋,壮游各地,从而增长见识,丰富阅历,可惜南宋王朝只知道偏安一隅,...

1 / 100

© 老树 | Powered by LOFTER